养生是你唯一的事业
.jpg)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“昔在皇帝,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,幼而徇齐,长而敦敏,成而登天。”表面上,这个描述是说黄帝跟我们普通大众不同,一生中每个阶段都远远超过众人——刚生下有神灵,柔弱时就能够说话,幼小时就非常的迅速、果断;长大后非常敦实、敏捷,成人后就登上了天子之位。其实,这不仅仅是说黄帝,而且是在说我们所有人——每一个人都是“生而神灵,弱而能言,幼而徇齐”。
小孩子都是手握着拳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,这就叫“生而神灵”。刚出生的小孩是把拇指扣在里面握拳。拇指都压着一个穴位(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间),即心经的少府穴。心藏神,心主神明,说明婴儿是内含神灵,神气不外泄的。所有人刚出时都由脐带跟母亲的精气神连在一起,随着“啪”的一声把脐带剪断,人就变先天为后天。当人长大之后,手慢慢地松开了,之后的一辈子里有的人抓权,有的人抓名,有的人抓利,有的人抓钱,有的人抓人,最后逐渐老去,撒手而归,撒手就没有神灵了,神灵散掉了,人就死了。老子也发现了这个秘密,老子发现婴儿“骨弱筋柔而握固”,虽然筋骨柔弱,但握拳却很坚固。所以提示我们,养生就要复归,要慢慢地回归到婴儿的那个状态去。
1.保养生命;维持生计。 汉 荀悦 《申鉴·政体》:“故在上者,先丰民财以定其志,帝耕籍田,后桑蚕宫,国无游民,野无荒业,财不虚用,力不妄加,以周民事,是谓养生。” 唐 韩愈 《与李翱书》:“仆之家本穷空,重遇攻刼,衣服无所得,养生之具无所有。” 田北湖 《论文章源流》:“夫鸟兽杂处,角力以养生。”
2.摄养身心使长寿。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 文惠君 曰:‘善哉!吾闻 庖丁 之言,得养生焉。’” 宋 陆游 《斋居纪事》:“食罢,行五十七步,然后解襟褫带,低枕少卧,此养生最急事也。” 清 袁枚 《随园诗话》卷二:“同年 储梅夫 宗丞,能养生,七十而有婴儿之色。”
.jpg)
一、清静无为
清静,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;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。具体地说,就是《道德经》所说的“少私寡欲”。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,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,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、调情志、气功导引、健身功法等各方面。
.jpg)
二、贵柔、返朴归真
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,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,但却富有生命力;事物强大了,就会引起衰老。他在《道德经》中指出:“坚强者,死之徒;柔弱者,生之徒”。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,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。所以,老子主张无欲、无知、无为,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,即所谓“返朴归真”。
.jpg)
三、形神兼养
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,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。《庄子·刻意》说:“吐故纳新,熊经鸟申,为寿而已。此道引之士、养形之人,彭祖寿考者所好也”。由此可见,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,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、治病、防病的。
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、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。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。
凡事要“顺天之时,随地之性,因人之心”,而不要违反“天时、地性、人心”,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。
|